口述史

项目计划书 #

华语跨性别口述史项目
Sinophone T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

简介 #

华语跨性别口述史项目(Sinophone T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由下属于 One Among Us(简称 OAU)的跨性别学术小组(Trans in Academia!,简称 TiA!)于 2024 年初发起,旨在记录、保存并分享来自中国跨性别者对自身经历、经验和历史的叙述。中国跨性别口述史项目的方针、研究内容、安保等管理与其他 OAU / TiA! 项目独立。

什么是口述史 #

口述史既指一种记录和保存口头证词的方法,也指此过程的产物。通常而言,口述史是采访者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对叙述者进行提问后,对叙述者进行的第一人称叙述的文字、音频或视频记录;该记录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被保存并提供给社群、研究人员和公众。口述史既是这一采访过程,也是这一记录本身。

口述史对华语跨性别群体的意义 #

记忆是活着的历史。尽管⼝述史根植于个⼈化的叙事,⽆法保障事实和史料上的精确性;但是,⼝述史可以记录那些被官⽅成⽂历史叙事排斥或忽略的⽣命体验,发现个⼈和集体的抵抗性或创造性话语和实践,并折射出使它们成为可能的结构性条件。

口述史的研究和保存对于性少数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生存状况逼仄的国内跨性别者来说,我们的许多经验和故事,往往都处在消失的边缘。我们的生命体验,要么因跨性别者过关(pass)或隐身(go stealth)成功而被社会乃至自身逐渐淡忘,要么因诸种交叉性结构性压迫无法在公共场合得到言说,要么被成体系的跨性别医学(transmedicalist)话语遮蔽,要么因跨性别者的逝世而永远遗失。在跨性别权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攻击、跨性别生命体验受到抹杀,跨性别相关议题在国内被同时严重打压、奇观化和挪用的今天,由跨性别社群和跨性别者为主体,自行发起并记录国内跨性别者们的故事和经验,便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口述史,本项目希望加深社群的自我认同,保存华语跨性别者们的生存记忆和对自身所处时空的认知,记录我们在诸种交叉性结构性压迫下遭受的痛苦和创伤,并传承我们在社群互助中创造的诸种生存策略和互助关怀实践。当然,华语跨性别社群并非一个整全体:社群内同样广泛存在性别认同、阶级、代际、学历、地域、家庭关系形式、身心障碍程度等差异。因此,本项目同样强调交叉性压迫为不同跨性别者带来的特权(privilege)或困境,重视社群内部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并通过希望口述史的形式,了解和记录那些平常不被公众、甚至未被社群听到的声音。

研究对象 #

考虑到「跨性别(transgender)」一词的泊来属性,许多进行性别多元实践或挑战「指派性别即命运」这一规范的人们,可能并不会用「跨性别」乃至「跨儿」这样的词汇称呼自己。在华语语境下,自称或被称呼为「CD / TS」「(人)妖」「变性人」「药娘」「伪娘」「铁T」「男同」「女同」「酷儿」……等词汇的群体中,均有许多与「跨性别」「跨儿」等性别多元词汇和实践存在紧密关系的人们。

本项目希望保存不同社群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自我表述和认同:一方面,我们拒绝将前述所有性别多元实践归类在「跨性别」这一狭窄标签下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跨性别」一词的含混性和包容性,重视该表述和其它诸种认同和实践的谱系关系。因此,本项目不进行关于某人是否属于跨性别群体或社群的判断。

除认为自己目前生活或曾长时间生活在华语环境外,本项目包括的叙述者可能拥有以下特质:

  1. 自我认同于「跨性别(Transgender)」「跨儿(Trans)」乃至「CDTS」「(人)妖」「变性人」等标签;
  2. 进行性别多元或性别非规范性实践;
  3. 自认为属于跨性别社群或其它性少数社群;
  4. 不具备以上特质,但积极参与跨性别社群事务,熟悉社群历史和实践; ……

研究目标 #

  1. 记录认为自己目前生活在或曾长时间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跨性别者,尤其是被边缘化、受交叉性压迫的跨性别者的个人经验和叙事,并将这些记录以妥善方式保存,在保障叙述者和采访者和社群安全的情况下,有限度地进行公开。
  2. 赋权社群成员从事口述史工作。
  3. 发现、保存并传承跨性别者在诸种结构性压迫下创造的经验、理论、话语和生存策略。
  4. 总结中国大陆跨性别社群从至少 1980 年至今的发展和变迁史,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线的形式呈现。

伦理原则、信息公开和隐私保护 #

综合 #

本部分内容整理自纽约跨性别口述史项目手册中的相关段落,在此鸣谢。

  1. 使用叙述者采用的语言和术语。跨性别者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性别认同、阶级、代际、学历、地域、家庭关系形式、身心障碍程度等等,且发展出了丰富而广泛的术语来描述我们的身份、身体和经历。而一些个体和社群使用的语言,可能对其他社群来说显得陌生,过时,甚至令人反感。即使您自己是跨性别者,或者您对跨性别问题感到熟悉,也不要假设您自己背景中常见的术语、叙述和概念适用于其他所有人。作为采访者,请不要进行评判或审视。如果您不理解某些内容,不要害怕尊重地提出澄清性问题。
  2. 关注叙述者与自身身体、身份、过去等的关系。跨性别者们对于谈论这些问题的舒适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可能毫不犹豫地提到ta们的指派姓名,讨论曾在不同性别生活的经历,或者谈论ta们的身体或过渡。其他人可能完全不想谈论这些问题。不要做预设,请与叙述者核实。
  3. 注意自己的偏见。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有些比其他更为强烈。花些时间真诚地思考一下您自己的偏见,以及作为采访者该如何处理它们。
  4. 意识到自己关于与跨性别者进行采访「应该」集中关注什么的先入之见。一方面,采访者应给予您的叙述者尽可能多的空间来反思 ta 们的身份、出柜叙述、性别过渡经历或自我感觉。但是,也请为叙述者创造分享和反思各种问题、经历、见解的空间——无论 ta 们认为重要的是什么。允许跨性别者在各种问题上分享观点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广泛和交叉的档案。
  5. 提示叙述者将经历与更广泛的世界联系起来,并在必要时补充细节;这对于跨性别历史记录尤为重要,因为很少有跨性别社区的生活是通过其他历史文件被保留下来的。因此,例如,如果一个叙述者正在讨论对 ta 们而言特别重要的酒吧,那么请就具体事项提出后续问题,比如:「酒吧叫什么名字?」「它在哪里?」以及「这是什么年份?」如果有人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生存策略,请问 ta 们是如何学到的,或者其他社区成员是否在使用类似的方法。

信息保护 #

口述史的文字记录中,往往包含着关于叙述者的许多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在未经叙述者和采访者知情同意和共同商议、未经项目组妥善考量的情况下进行公开,极有可能为参与项目的跨性别者,尤其是还未出柜或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隐身(stealth)的跨性别者,造成许多麻烦。这些信息一旦被政府机关或反跨者掌握,更有可能为参与项目的跨性别者和社群造成进一步的人身安全威胁。

因此,项目组高度重视对采访者和叙述者的信息保护,将安全 / 不伤害(nonmaleficence)设立为口述史项目的核心原则。

在开始采访之前,采访者须与叙述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确定叙述者为本项目组进行授权的范围。采访结束后,采访者须与叙述者二次确认授权内容。

如果叙述者允许项目组公开采访内容,但采访者自行判断或与项目组讨论后认为不适宜公开,则不应公开采访内容,并将该决议告知叙述者。

基于叙述者要求,口述史的公开文字、音频、视频记录均可以采取化名、模糊化、变音、马赛克乃至删减等方式调整,但需要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留存未删改版的本地记录,仅供叙述者、采访者和二者认可的个人或团体查阅。

内容规划 #

年代1980 年至今
平台Twitter,Telegram,QQ,微信,快手,抖音,微信,QQ,论坛,线下…
对象跨性别者和跨性别社群;地区性跨性别社群,国内跨性别 NGO 及社群,中老年跨性别者
内容- 跨性别者的生命体验
- 跨性别社群史
- 跨性别相关概念变迁
- 跨性别身体与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化及城市化进程
- 跨性别再生产劳动
- HRT 自行用药(DIY)
- 社群和建制跨性别医疗系统
- 过量用药(OD)
- 扭转治疗
- 自残 / 自伤
- 死亡和纪念
- 性工作
- 流氓罪和国家暴力

致谢 #

华语跨性别口述史项目受启发于纽约跨性别口述史项目(New York City T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特雷特跨性别口述史项目(Tretter Transgender Oral History Project)、跨性别口述史项目(Transgender Oral History Project)等类似项目,部分材料翻译或整理自纽约跨性别口述史项目(New York City T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提供的公开文件,在此鸣谢前辈们的付出。


Copyright © 2023 by Trans in Academia!
Licensed under CC BY-NC 4.0
Designed by hugo-book, powered by Hugo.